想登山,想超越,先看看自己具备什么条件

最近有这么一个活动,据说报名的人数挺多的,看来“挑战人生第一座米雪山”还是挺有诱惑力的,这不,有“菜驴”就问了:

“我去色达和稻城亚丁都有过高反,例如呕吐和头晕,可我想去挑战登雪山,行不?”

咋地,觉得自己是只猫,有九条命给你折腾呢?

咱也不开怼,有一说一,讲道理,摆事实。

想登山,你得具备哪些条件,需要准备什么,以下自己看。

01

登山,从选择那座山峰开始。

每一座山,甚至同一座山的不同登路线,都难度各异。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体验,也往往决定着你是否可以成功登顶。

所以,跟着提供成熟路线的户外俱乐部,是不是就不用这么费心的自己选择路线了呢?

非也,把自己的安全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永远是不可靠的。即便是跟随已提供成型路线的户外俱乐部或其他团队出行,我们也应该具备选择和判断路线的基本能力,对路线安全性进行危险识别和分析,慎重选择。

对于登山路线的选择,一定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02从搜集信息开始。

在选择登山路线时,从安全角度出发,需要提前对路线有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去搜集线路信息,往往搜集的信息越多,越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搜集信息的渠道可以是:

网络——但要注意网络上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可靠的,要拥有自己的判断。

朋友——最好有机会向也曾走过此路线的朋友咨询一下,往往他们更清楚路线上有哪些重要标志,哪些危险点,或是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相关出版物——如攻略手册,地图等,但要注意这些出版物上的信息会有过时的可能,并且在实际攀登中可能由于天气等客观条件而改变路线状况,要谨慎对待。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搜集的路线信息资料,都会存在因攀登者能力和状态不同,或受季节和特殊天气等影响而在实际攀登中出现的信息误差,因此要注意对信息进行认真的甄别和筛选,从自己的攀登能力出发进行评估。

03

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路线难度。

选择登山路线的第一原则便是“安全原则”,但何为安全的路线?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这对每一个登山者都是不同的。

由于登山路线选择不当(包括上山和下山)或登山路线不明确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并不少见...

例如,贸然选择了一条与自己能力不对等、颇有难度的路线,结果“一日游”变成“找救援”、不小心的滑坠、夜色下的迷路、上山耗费了大半体力后带来的透支、食物/保暖衣物的不足…而让你陷入当下困境的最初原因,就是对登山线路的错误选择。

知己知彼,我们不仅需要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更需要了解哪些因素影响着路线难度,又该如何权衡。

04

海拔高度与高低落差。

虽然对于登山来说,并不是山高,难度就一定更大;也并不是小山就一定无风险。但高度的确是很多登山者,尤其是初级登山者,在一步步登山进阶中,对自身登山能力提升的一个衡量要素。

对于初级的登山爱好者,应从轻松的路线开始,一步一步的进阶。

05

不同季节与天气。

同一座山,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下攀登,其难度也会有很大不同。

夏季轻松登顶的一座山峰,冬天再次计划攀登时,就务必重新判断由于积雪、冻冰、寒冷等当前时期的天气特征下的山路状况所带来的攀登难度。

而在天气状况好的情况下都面临很大挑战的山峰,在天气糟糕时攀登所面临的风险可能会更大,也要谨慎选择。

06

不同路面,行走难易不同。

登山时,山路路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完成一次攀登。

1、石板台阶路线:

石板台阶路线一般非常成熟,较易行走,一些是自然形成的,但绝大多数都是人为铺就的。刚刚接触登山运动的朋友们可能会更多选择此类路线,但久而久之则会越走越野,不再满于于此。

常见危险:石板台阶多青苔,且雨雪天气下,台阶比较湿滑,要注意跌跤、崴脚等意外。

2、碎石路线:

图丨两步路用户残剑

碎石路线通常没有明显的路,大多数是由山谷沟壑长期雨水冲刷和山洪爆发形成,由大小不一的石块组成,总体来看,行走时有一定难度。

常见危险:在这种路线上通过易发生扭脚、摔倒、磕碰等危险。尤其要注意,在雨季/大雨来临前,和大雨刚过时不要行走这种路线,小心山洪爆发带来的严重意外事故。

3、泥土路线:

泥土路线是登山户外运动中最常见的路面,在晴朗的天气里行走非常容易,但一旦遇到降雨天气,行走难度陡升。

常见危险:在大降雨过后,这种路面会变成烂泥路,容易滑倒;在冬季雨雪天气后则非常容易结冰,行走艰难且危险系数很高。

4、沟谷路线:

河谷地貌主要由水流侵蚀地貌,形成山岭、谷地或低地发育成沟谷。很多户外爱好者热衷于沟谷穿越,但有时会低估其中的风险。

常见危险:在暴雨多发季节,原本不能构成威胁的小溪沟,也许会成为洪水暴涨的大河。因此必须慎重选择路线,在穿越沟谷时,除非是河水很浅,仅会弄湿鞋袜时,才可以考虑蹚水过河,否则最好放弃此路线。

07

路线上的危险地点数目。

一条路线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路线上难点的危险度和数目,更和自己的攀登能力有关。

首先在搜集路线信息时应清楚路,线上有哪些比较有挑战的难点,自己是否可通过,能否避开?

一般在成熟的登山路线上,比较难的攀登点都是很多山友所耳熟或亲历过的,因此在选择路线时可向身边有经验的朋友询问了解。

而对于少有人去的攀登路线,更要认真仔细的确认。

因山不同,有的登山路线必须要渡过铁索桥、爬上梯子或者渡过河流等。初级登山者在登山时最好避开这类路线。为了避免贸然攀登导致遭遇危险,需要事先仔细确认。

另外,千万不要忽略下山路的难度,上山时容易攀登的路线并不代表容易下行。

登上山顶的心情是喜悦的,但很多风险往往隐藏在登山的后半段——下撤中。

因此,在确定路线时,就要提前规划好回程路线,除了要选择一条安全下行的路线外,也要对确定好的路线做到非常熟悉,避免下山时因放松警惕而走错路,导致迷路被困(尤其是下山与上山不是同一条路线时)。

08

团队的规模和能力。

除了要搜集路线相关信息,结合自身能力对路线难度进行判断外,我们在进行路线选择时还应将团队的规模和能力考虑在内。

团队出行时,路线的难度一定要符合整支团队的能力,而不是以最强的队员为主,因为团队中每名队员的个人能力才决定了这支队伍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说回文章开头提问的“小白”,户外是有风险的,既然在米海拔就有了高原反应,贸然挑战米雪山,实际是不明智的选择,循序渐进很重要。

玩户外不是玩命,在真正深入户外之前,要学习的有很多很多,为了避免更多户外新人的“莽撞”,小路还是想分享一些老驴的经验总结给大家。

山一直都在,命却只有一条,在出行前,了解这些原则很有必要——

1、环保

之所以把这件事放到第一位去说,是因为环保真的太重要了,虽然无关性命,但我们在户外徒步、登山,最希望看到的是青山绿水,拥抱大自然最淳朴的那一面,而不是垃圾遍地对吗!

图为武功山国际帐篷节后漫山遍地的垃圾,可谓触目惊心!

否则进入户外的意义又何在?

最好的方法,就是一直随身带着垃圾袋,绝不乱丢。有能力者,也可以帮忙捡回部分前人丢的垃圾。

2、理性对待自己的体力

一般户外小白刚开始徒步时,状态一般比较兴奋,这时他们往往会走得比较快,到后来就容易没力气。所以,尽量一直以比较平均的速度前行,不要忽快忽慢,才是徒步该有的策略。

而有些新驴小白,则是错误估计自己的体能,明明已经很累了,却还是硬着头皮往山上爬,最后出现中暑、休克等症状。

针对以上情况,比较理性的做法是:如果是登山时的上坡,可每半小时休息5-10分钟,而下坡时,则可以每1小时休息10-15分钟。徒步过程中,要及时补充能量,如果身体有不适,一定要记得休息。

一般户外出行体力消耗巨大,如果流汗过多,可适当在水中加些盐分。

3、水源!水源!水源!

水是人的生命之源。

在户外徒步,经常遇到水源不充足或者不确定的状况。这些情况下,户外小白们出发前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水分!不要为了偷懒而少背水,哪怕重一点,在关键时刻可能会救你一命。

在某些水质不错的地带,大家可以提前学习野外取水的知识,采集水源后,最安全的方式是煮沸5分钟以上再饮用。如果有条件,可以带一些过滤片等,用来净化水源。

4、防水和防雨

出门在外,很多自然情况是自己无法预料的,比如突如其来的大雨。资深老驴都知道身上干爽的重要性,作为新驴,一定要学会防水防雨的重要性。

防雨防水主要分几个方面:

个人最好身穿速干的衣服,吸汗又防潮。防水冲锋衣裤,防水的登山鞋。帐篷应选用三季或四季帐。帐篷的防潮垫,能让你睡一个干爽的好觉。背包的防水罩,能有效保护你的个人物品。

5、体温的维护

户外出行时,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下降很快。而日间和晚上的温差也会超出你的想象。因此,在户外保护自己的体温,显得尤为重要。

相对措施:

穿保暖的服饰。最贴身的睡袋要选择保暖强度大的。(羽绒睡袋)当衣物湿了后,它会快速吸走你的热量。所以尽量穿速干的衣服,或者衣服湿了就换上干的新衣物。除了给自己保温,也要记得充电器的保温,不然手机没电就情况不妙啦!

6、避免走夜路

作为户外小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走夜路都是不建议尝试的。晚上能见度远远降低,小白们没有什么经验,很容易迷路而失去方向。其次,没有足够的光源,小白们又对地形不熟悉,很容易失足跌倒。

7、面对野生动物别惊慌

常在外面走,我们会遇见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各种朋友。

见到陌生面孔,切忌大吼大叫激怒动物。要知道,一般的野生动物不会随意攻击人,很多动物都是很怕人类的,例如蛇,穿山甲等。

当然,如果遇到无法避免的蚊虫等,还是有不少妙招的:打绑腿可以有效防止蚊虫叮咬。随身一直携带红花油、清凉油等。

8、别忘记登山杖

为强调登山杖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很容易被忽略。

出门登山、徒步,许多人记得带帐篷、睡袋,往往会忘记很小巧的登山杖。而老驴就会明白,一根登山杖能帮你省去多少力气!同时,他们会保护你的膝盖!

还有,能带双杖就带双杖吧,不要嫌麻烦,毕竟自己舒服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9、减少负重

对于小白来说,千万要记住一个数据——尽量不要背负超过自己体重1/4的重量。西瓜很美味,烤肉也很好吃,然而,他们在你的安全面前,都是浮云。

除了带上水、衣物和必须的户外装备,小白出行时,还是保持“能轻则轻”的原则吧,能不带就别带。等到有了一定经验,再尝试进阶重装也不迟啊。

10、永远确定正确的方向

在外出行,安全一定是第一位的!

在户外徒步时,一定要记得时刻用两步路APP记录轨迹,这样你清楚自己走到了哪里,别人也会明白你身处何地,避免意外发生。

当一个人迷失方向,他还有一种方式可以自救,那就是认识等高线图。

有了以上基本技能,小白们就可以享受更安全、愉悦的户外出行啦。

看完这些,你可能觉得有些麻烦,户外虽然有一些门槛与难度,但它的意义和乐趣却也是无穷的。

一、游玩锻炼两不误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人常青,这是一个通晓的道理。尤其是久居都市的“工作虫”(对一些只会工作不会休闲的人的称呼)和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阶层就更有意义。

二、深度回归自然

人之躯,乃自然之物,而人却生活在非自然之物的环境之中,长久脱离与自然的接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早已验证的事情,因而,回归自然成为近年来世界上广为兴起的思潮。

三、增长不少见识

外出活动必然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自愿不自愿的都要接触新的事物及环境,这就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阅历、增长了见识。

有些见识可能是从书中、电影电视上见过,但不亲自行动你将永远只是粗浅认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

四、身心彻底放松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由于生存与发展的驱使,人们总是在为生计而忙碌,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生活将人的神经及生活搞得高度紧张。

真正的身心放松及心理调整最好就是回到大自然中去,站在高山之巅,极目世界,“荡胸生层云,一揽众山小”,那种油然而生的心情应是广泛的。

五、结交更多朋友

多数的“户外活动”并非是朝夕相处的同事、同学,而是来自各不同单位的兴趣相投者,这不仅提供了一个广交朋友的良好机会,扩大了自己的社交面,同时也可通过这种机会交流和研讨各种相互感兴趣的问题及信息。

六、陶冶个人情操

当我们带着回归自然、探访自然、亲近自然、广交朋友、锻炼体质、增长见识等愿望外出活动的,同时也是陶冶情操、修行品位,这是不言而喻的。

七、学会生存本领

在城市生活的人不能只适应城市里的生活,一到野外就不知所措,不识可食植物,不会就地取火、自做饭菜,不会辨别方向等。

常去野外活动就会摸索出野外生存的本领。一旦发生置身荒郊野岭的无助环境中就能应付自如了。谁也不敢保证他一生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八、更多时间思考

生活在茫茫都市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能真正地释放自己的天性,每天压抑着自己去迎合老板,取悦客户,敷衍同事。

在山上,我们远离了日常的工作环境和家人朋友圈子和任何电子产品,一路上看到不同的东西,遇到不同的人,碰到不同的事情,我们就有时间去思考。

九、提升个人修养

户外运动的目的,是在自然中找寻自我的感受,感受花瓣落下的刹那伤悲,感受河水潺潺流过对你的话语,感受一览众山小那宏伟磅礴的气势。

这样,你才有了诗情,有诗情的人是常常被自然感动的,你会被旅途中一棵草尖嫩芽的萌发而感悟生命的意义,会被花丛追逐翻飞的蝴蝶感悟爱情的真谛。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6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