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认为冬季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所以在夏季放松警惕。而实际上在一年当中有两个脑中风的高发期,一是气温在0℃以下的严冬,二是气温在30℃以上的盛夏。
夏天,当气温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比平时要高出66%,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特别是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当神经系统在积极排汗调节温度的时候,如果出汗多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粘稠,易引起“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
同时,夏季又是中暑症状的高发季节,往往在出现头晕、肢体不利等症状时,大家又很难辨别是中风还是中暑。而中暑的症状又有不同的表现,除常见的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外,还会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而这又与中风的阳闭证与阴闭症相像,而对应的辩证治法又不尽相同,这使得往往夏季中风常出现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加重或错失治疗良机的发生。
近些年因空调、贪凉、饮用过凉的水饮等引发中风的案例也层出不穷。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患者,进出房间很难适应一冷一热的温度变化,脑血管势必会不断收缩、舒张,出现脑部循环障碍,发生脑中风。
夏天时,老年人多喜欢乘凉或较为静止的活动项目,如果坐的时间过长,血液流速会减慢,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缺血性脑中风。而且夏季老年人多有午睡习惯,若午饭后马上入睡,全身血液流向消化道,加之静卧不动,也会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脑中风。
夏季无论是中暑,还是中风,身体缺水都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夏季无论是否口渴,特别是老年人,都要定时补充水份。
而现代人饮食多油腻,且饮酒较为频繁,造成大多数人体内湿气较重,而夏季多雨,雨水与热气结合,会产生热蒸作用,湿气热证而动,更易造成湿邪侵体。而贪凉、突然吹冷风,也会造成湿气骤停,留存在体内经络、筋骨,肌肉等处,久而久之湿邪入体。而忽冷忽热及自身的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又会加重这一症状,也就是中医讲的“痰症”,并引发中风症状。
而在相关治疗方面,雷允上苏合香丸,其功能主治为用于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在中风及中暑的相应治疗方面有着大量应用,其开窍醒神的功效可以达到快速救急的目的,而其行气止痛等功效,又可以解决暑湿、痰瘀、郁阻等症状。可以救急,又可以在预防及治疗相应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