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萝卜夏吃姜,祛寒湿保安康,不劳医生开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一年之中夏天最适宜吃姜,三伏天更是不能离了姜。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相应”,三伏天人体阳气位于体表,就像地面越热,水井里的水越凉。

因此,人体的内部,尤其是肠胃,是虚寒的。这时候就要驱寒补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点姜。

王安石《字说》:“姜能强御百邪,故谓之姜”。

相传孔老夫子的长寿养生方就是嚼服姜片,《论语》中记载他“不撤姜食,不多食”,每天的饮食都离不开姜。

三伏吃姜

推荐3个生姜食疗方

醋泡姜

制作方法:①生姜洗净,切片,不要切得太厚,太厚了不容易浸泡入味;

③将切好的生姜片晾干;

③取出玻璃罐,洗净消毒,保证罐内无水无油;

④将生姜放进去,倒入陈醋,没过生姜就行,可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冰糖或者白糖(不超过醋的1/4);

⑤盖上盖子,冷藏保存,三天以后就可以食用。

食用方法:每天吃两片,早晨吃最好,可以配着早餐一起吃,建议坚持吃。

常吃醋泡姜能保持脾胃功能正常,使气血生化充足,身体其他脏器保持一个正常的状态,心脏也会直接受益。

红糖姜水

制作方法:鲜姜切碎加上红糖,以开水冲泡服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鼻子不通气、流清鼻涕、头痛发热或淋雨后发冷、肚子痛。

生姜汁水

用生姜捣汁,取一汤匙,加入温水中,服用可以缓解中暑导致的恶心感、干呕等。

生姜有那么多种吃法,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它。

什么情况不宜吃姜?

“烂”姜别吃

腐烂的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吃了之后会引起肝细胞中毒和变性,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要相信“烂姜不烂味”,生姜只要有一部分烂掉便要整个丢弃,不能再吃。

晚上别吃

“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的说法自古就有流传。早上正是人体内阳气上升的时候,生姜助阳生发,当然是赛过人参。

可是到了晚上,人体的阳气要收藏,这时候吃姜,阳气不能内收,就容易出现兴奋、失眠和盗汗的现象。

阴虚、内热者别吃

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喉咙肿痛、痔疮出血等疾病的人;或者体质偏阴虚,表现为手脚心发热、经常感到口干、心烦不安,容易出现口臭、口腔溃疡、便秘等毛病。这两种人都不适宜吃太多姜。

肝炎患者别吃

生姜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和淀粉。变质的生姜还含有黄樟素。姜辣素和黄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以及间质组织增生、炎症浸润,导致肝功能失常。

吃了吃,姜还有这些妙用

人们常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

泡脚是一种简便、经济的养生方法,能够有效预防疾病,怕冷、肌肉酸痛、手脚冰凉的人,建议常用姜水泡脚。

方法:生姜切片,加入清水煮开就可以关火,晾至温度合适后就可以开始泡脚。一般泡个2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即可。泡脚水漫过小腿能够更好地缓解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还有,三伏天,怎么可以不做三伏灸呢?

做艾灸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姜,我们称之为“隔姜灸”。

隔姜灸主要是针对的是虚寒之证,如感冒、风寒湿痹、肠胃炎、妇科问题等,而我们做三伏灸“冬病夏治”,主要针对的也是虚寒之证,隔姜灸通过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温热效果,效果会更好!

今年三伏天已过大半,把握最后的养生良机,错过了只能再等一年了!

“立秋”后是不是不能吃姜了?

首先,要强调的是,“立秋”并不意味着“入秋”,距离真正的“秋高气爽”还有一段时间。

《中医基础理论》指出“五脏应四时,脾与四时之外的‘长夏’(夏至—处暑)相通应。”长夏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所以现在到出伏的这段时期适当吃姜是可以的,能够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戳转发扩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zl/6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