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手是这世上最温暖的手,代表着妈妈无尽的爱,但抱孩子做家务久了,妈妈的手腕疼痛无力,难以忍受,这是怎么回事?
它有一个温暖的名字——“妈妈手”,但它却是无数妈妈难言的痛。“妈妈手”,在医学上称为狭窄性腱鞘炎,发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生在拇指或手指的指屈肌腱,称为扳机指。它之所以又被称为“妈妈手”,是因为发病人群常见于每天被家务所累的妈妈,特别是长时间不正确姿势抱宝宝的新手妈妈,最容易发病。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患病人群并不局限于妈妈,那些做着重复性高、过度用力且长时间的手指抓握动作的人群,因施力不当、过度使用也容易罹患,如长时间操作机器、手机的上班族、厨师、射击运动员、泥瓦工等。发病原因
“妈妈手”的常见发病原因是:手握物体过紧,腕关节活动度大、活动过快和频繁重复的活动,导致拇短伸肌肌腱和拇长展肌肌腱在腱鞘内长期摩擦,引起炎症,出现局部纤维化、水肿和渗出。病变的腱鞘增生变厚,肌腱在鞘管内活动受限,在长期劳损和受风寒刺激后,症状加重并产生疼痛和僵硬。
临床表现
握拳外展时局部剧痛、提物乏力,结节压痛明显。发病的初始阶段表现为疼痛、僵硬,在缓慢活动后可消失,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弹响伴有明显疼痛,严重者不能活动。
体格检查
主要是握拇尺偏试验,即拇指内收握拳屈曲,并做尺侧偏会引起疼痛症状。
治疗
1、早期尽量减少手部活动,多休息,可局部制动(支具、肌内效贴布)。
2、注意姿势:避免手腕长时间做扭、握、压、扣等动作。需抱婴儿者,尽量让五指并拢,手掌、手腕呈水平状,平均分摊婴儿的重量,手腕注意放松,切莫使手腕过度牵拉、用力。
3、局部针灸推拿理疗:普通针刺、火针、热敷、超短波等消炎镇痛。
腱鞘炎属于中医的“伤筋”范畴,多因感受外邪、或急慢性外伤等因素损伤筋络,使经络受阻,血行不畅,造成“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气血虚少成麻木”等症状。治疗应舒筋活血,消炎消肿,通络止痛。痹证日久,必然在体内产生瘀血、水湿等病理产物,停滞于局部经脉、关节。
火针借火热之力,开启经脉脉络之外门,达到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的作用,使气血畅通,通则不痛。针刺加火针治疗“妈妈手”,疗效立竿见影!
4、康复锻炼:
除针灸推拿治疗外,自我的康复锻炼也是巩固疗效的关键。下面介绍几个康复训练的动作,可在家自我康复。
a、腕关节拉伸练习:胳膊伸直,用另一只手拉住患侧手,手背下压尽量屈曲腕关节,保持15秒到30秒。再反方向拉伸手腕使手掌向上,尽量背伸腕关节,保持15到30秒。以上动作每天3组,每组3次。(见下图1)
b、腕关节背伸拉伸练习:面向桌子站立,两只手掌放置于桌面上指尖向前,保持肘关节伸直。身体前倾,感觉腕关节的拉伸感和手背的压力,保持15到30秒。每天练习3组,每组3次。(见上图2)
c、腕关节屈曲拉伸练习:面向桌子站立,手臂伸直,两手掌撑住桌面指尖指向自己。身体前倾,感受腕关节的牵拉感,保持15到30秒。每天练习3组,每组3次。(见上图3)
d、腕关节屈曲/背伸练习:手握哑铃或书本等重物,手心向上/向下,腕关节屈曲轻柔匀速抬起重物/手背向上抬起感觉腕关节的背伸动作,再缓慢放回原位,手臂其它位置不动。负重的重量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每天3组,每组10次。(见下图)
e、指簧练习:手指伸直,五指相聚,在五指指尖套一个橡皮筋,用力使五指展开。练习时,每天3组,每组10次。(见下图)
总结
“妈妈手”在临床十分常见。治疗可以使用针灸、推拿、康复等多种疗法,经过保守治疗后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或终止能够“妈妈手”的诱因,在家注意劳动强度,劳动时间,避免反复一个姿势长时间的使用手腕,工作中注意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保持最佳的工作体位和手腕位置。一定可以消除“妈妈手”。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