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一项重要特色疗法,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虚寒体质更适合冬病夏治
对于患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的患者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冬病夏治四种常用疗法
天 灸
天灸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调理脏腑功能的效果。
注意事项:三伏天每伏各贴药一次,初伏、中伏、末伏各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为巩固效果,目前通常会在初伏之前、末伏之后多贴一次来加强。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0.5~2小时。
艾 灸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适应症为体质虚寒的人,虚寒性关节痛、关节炎、月经不调、痛经、怕冷等。
注意事项:艾灸后会觉得口渴,这时不要立即喝水,不然效果会打折扣;艾灸当天不要吃牛羊肉、鸡蛋、烧鹅等食物,三伏期间尽量饮食清淡。
刮 痧
刮痧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适应症为感冒、发热、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注意事项: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5~7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刮痧疗法;皮肤有感染、疮疡、破溃、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
拔 罐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合治疗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头痛、眩晕等疾病。
注意事项:拔罐后,皮肤是在一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不要马上洗澡。拔罐根据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从拔罐拔上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
“冬病夏治”的禁忌
冬病夏治对于阴虚火旺、两岁以下儿童、孕妇应慎用。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以及对贴敷胶布过敏者,都不适宜进行冬病夏治的贴敷治疗。
乌鸡黄芪汤功效: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原料:乌骨鸡克,黄芪60克。做法:上2味洗净,乌鸡去内脏斩件,一同放至锅中,加适量清水,先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慢煮2~3小时,煮至烂熟,调味后服食。(2-3人量)。猪肚煲鸡汤功效:驱寒除湿,健脾和胃原料:猪肚1只、老母鸡半只,玉竹30克、红萝卜2个、白果20克、胡椒10数粒、蜜枣2个、姜一块、陈皮2片。做法:1.将猪肚外表油腻去除,翻转放精盐抓捏,去清粘液,冲洗净;2.洗净的猪肚和老母鸡放入沸水中飞5分钟,捞出放进冷水盆里;3.白果洗净,取肉;红萝卜削皮切块;玉竹、蜜枣、陈皮洗净,姜洗净拍扁;4.将配料放入洗净的沙锅中,注入清水烧开,将胡椒放猪肚里,连同鸡一起放入汤中加盖用慢火煲2小时,放盐。另外,把汤里的猪肚取出,去掉胡椒,斜切成块,可做凉拌猪肚。(3-4人量)山萸肉粥功效:补肾益精,适用于肾虚型老慢支病人食用原料:淮山药30~60克,生山萸肉20克,(上二味中药店有售)粳米克。做法:将淮山药、生山萸肉煎取浓汁,与粳米同煮粥。核桃粥功效:补气养肾,滋肺润肠。原料:核桃50克,白米、白糖各克做法:先把核桃去壳切成丁状,然后放洗净的白米入锅内煮成糊状时,最后倒入核桃丁与冰糖即可。王秀芳
主任中医师、治未病科主任
医院冬病夏治首席专家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亚健康状态调理及中医养生保健。曾多次参加全国养生保健经验交流会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工作会议,并到首都医科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在穴位贴敷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重点主持及参与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
推荐阅读?年丰润区农合补偿政策出台,医院补偿比更高!
温馨提示回复数字“1”:“国医堂”专家应诊时间安排
回复数字“2”:“糖尿病知识”讲座时间安排
回复数字“3”:“孕妇学校” 讲座时间安排
回复数字“4”:“肝病防治” 讲座时间安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