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立秋已过
由夏入秋,由热渐冷
一不留神,已经是末伏了
这立秋都过了
天气还有理由会再热起来吗?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
“秋老虎”要来了!!!
那么这个“秋老虎”到底是什么东东?
快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一下吧~
中文名:秋老虎
释义: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时间:年8月16日~8月25日
俗称:末伏
特点:早晚较凉,白天阳光剧烈,人易生病。
简单来讲
“秋老虎”是立秋之后的短期回热天气
这段日子的天气是
“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所以在此期间,我们要注意防“秋老虎”
秋老虎的到来
人们往往不适应
气候忽冷忽热的差异
容易出现感冒、上火、燥热等。
“秋老虎过不好爱生病”
秋老虎这10天最容易生10种病!
“秋老虎”最容易生的10种病1、心血管病——一不小心要人命
“秋老虎”这种闷热、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2、中暑——严重的致死率高达60%在“秋老虎”天气,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在中暑里面,有一种最严重的中暑叫做“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致死事件不在少数。
3、肺炎——全年高发的时间很多人都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但在“秋老虎”这种闷热天气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要特别小心。
这种天气下,吹风扇、开空调,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身体适应性差,是诱发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
4、风燥感冒——嘴巴鼻子干巴巴
秋老虎来了,嗓子、鼻子最先感到秋意,紧绷绷干巴巴的。由夏入秋,闷热潮湿的天气变得干燥,也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
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
5、面瘫——满脸大汗更易面瘫“秋老虎”这段时间,还有一个最高发的疾病——面瘫!早晚天气变凉,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
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贼风”,这一时间段如果过度吹风,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
6、秋痱子——比热痱子更难治进入“秋老虎”,不少人身上起了小疙瘩,额头、大腿上长了小疙瘩——这就是“秋痱子”。
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段时间要适当地冻一冻,才能不生“杂病”。
7、肠炎——不注意很遭罪“秋老虎”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肠炎成为“秋老虎”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8、红眼病——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红眼病是“秋老虎”时节最容易导致的眼部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红眼病,那共用毛巾、手帕、脸盆、水等都会导致家人感染。甚至与红眼病人握手后再揉擦眼睛都会被传染。
9、溃疡——立秋一过满嘴溃疡最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立秋过后,“秋老虎”时期最容易出现的。
这是因为这期间,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乱,体内蓄积过多的热需要向外排,不能及时排放,就会出现内热症,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反复口腔溃疡。
10、扁桃腺炎——疼痛得无法吞咽季节交替,人体免疫能力变差,因此“秋老虎”这段时间扁桃腺最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烧、头痛、咽喉痛等。
俗话说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由此可知
“秋老虎”必然是“猛虎下山”
凶悍异常
“秋老虎”算啥?让小编教你几招轻松打虎!
▼
防“虎”养生秘籍1中午眯一觉养生夏季食补是体虚的市民最省钱又最方便的方法。夏季多吃小米、花生,此外核桃仁、黑芝麻等也是很好的补品。
除了食补以外,寒地养生应讲究早睡晚起,提倡“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中医称之为睡子午觉,也就是夜里睡大觉,中午睡小觉。
2正午晒后背补气冬季御寒保暖的棉衣讲究单件不应过厚,如果气温下降,就多穿几件。天气寒冷时,可以加件棉背心使胸背部保暖,在正午阳气最旺的时候晒后背,也是补阳气的做法。
重清补,食疗祛湿邪1、多吃酸性食物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
2、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这些食材属于热性,食后容易上火。
3、多吃鱼
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4、暂时不要吃太多的高蛋白食品,如肉类
立秋之后,很多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肠胃功能较弱,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5、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气内应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蜂蜜、橄榄、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吹空调降温要把握好“度”“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市民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
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
不少市民喜爱冲凉水澡,但高血压、风湿病等患者应避免冲凉水澡,体质允许者也要在冲澡前擦干汗液,注意水温循序渐进,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偏温水澡可促进神经兴奋功能,起到降温解暑作用。
护脾胃,循经按穴位祛燥——按“迎香”润肺防燥入秋后天气会逐渐由暑湿转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此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平时除了可以做做穴位按摩以外,还要注意空气流通,多锻炼身体,尽量保持饮食清淡。
专家支招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养心——按“极泉”理气护心“秋老虎”发威时不少人会总是感到心里烦闷。这主要是因为入秋后偶尔的气温回升堪比盛夏。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气血运行不畅,人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
专家支招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该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经常弹按“极泉”能调畅气血,进而宽胸理气,养护心肺。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每次弹按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健胃——按“四缝”防秋膘增肥立秋后气温逐渐有所回降,人的脾胃功能也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加之秋季也需要补充一些脂肪以备冬天御寒,因此,立秋后正是进食肉类、贴秋膘的好时机。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荤素搭配。
专家支招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
防热伤风——按“足三里”强身败火末伏时期的感冒仍是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即在热的环境下,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而又感受了风邪引起感冒。从中医角度讲,这是因为伏天机体能量消耗大,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
专家支招“足三里”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或者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选定的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嘿嘿,涨姿势了吧~
这几招“防虎”秘籍你学会了吗?
为了避免受到伤害
赶紧和小编一起get起来
只有保持好的身体
才能在工作中
能量满满!
前进!
-END-
惠州青年汇新媒体工作室整合撰写
来源:健康时报、微天津、吃货菜谱
编辑:Lizzy
转载请注明:惠州青年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