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暑入二伏,暑邪湿邪来袭,4个养生要

年7月22日23时15分

大暑至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不仅有高温酷热的特点,还是“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节气!所以近几天出行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暴雨无情,需谨慎!”

正因大暑期间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为顺利度暑,各地亦有不少风俗。如浙江台州沿海的人们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因此在暑湿时节食用姜汁调蛋很补人。

山东南部地区有“喝暑羊”的习俗,即调配着辣椒油、醋和蒜的羊肉汤。喝罢全身大汗淋漓,既可带走五脏积寒,同时又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喝暑羊”

大暑作为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养生的重要节气。如果此时能把握这个“天时”养生,少则保秋冬不病,多则助旧病尽去!

适宜冬病夏治

《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说:“春夏养阳”、“长夏胜冬”,即助长夏天的旺盛阳气,来克制和驱散冬天阴寒之邪,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大暑至,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的千金一刻,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今年的大暑恰值“三伏天”中的“中伏”,此时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进行“三伏天灸”,药力更易直达脏腑,可达到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

如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痛风、偏头、肺气肿、腹泻等阳虚症疾病的市民,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节气进行冬病夏治。

此外,“三伏天灸”的药物芳香易挥发,即制作即贴药治疗最佳。自己贴的话,穴位的定位可能不准确,由专业医生选定穴位贴药,效果才有保证。医院三伏天灸自开展以来,也是备受市民青睐,连续三年贴药者多有缓解症状之效。而明日(7月22日)是一年仅一次的“中伏”贴药日,冬病夏治黄金时段,市民们可别错过了贴药时间。

预防高温中暑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中暑等病。

荷叶、西瓜、莲子、冬瓜、扁豆、薏仁等具有清热解暑、健脾祛湿的作用,是夏季的食疗佳品。

如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让其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此外,大暑天不仅要预防高温中暑,尽量减少长时间户外活动,还需少动“肝火”,预防“情绪中暑”,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化气生津

大暑正是酷热盛行之时,炎热天气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因此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

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更难以抵御酷暑,容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此时十分需要适时地化气生津,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以改善症状。明代医家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

大暑适宜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不仅益气生津还可清热消暑。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的人,熬粥时还可以放些淮山药、茯苓等,健脾胃的效果会更好。

日常饮食应注意多食用清淡滋阴的食物,如莲藕、蜂蜜、大枣、鸡蛋、木耳、豆浆等。

化湿除烦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气大,多出现闷热桑拿天。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阻遏气机。胸中气机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烦满,此时可以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艾叶等微微水煎,并用它来泡澡。

这些都是气味芳香的植物,不仅可以醒神除烦,还可祛湿解表(过敏体质的人慎用)。同时,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不仅可以开胃,还可醒脑,使人产生轻松的感觉,从而起到祛湿除烦的作用。

大暑天虽热,但也是夏天最后一个节气。

所以说,秋天还会远吗?

?

特别推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tp/8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