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暑阳暑,什么意思

暑邪,和其他邪气有一点不太一样。其他邪气,比如风邪、燥邪,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寒邪、热邪,虽然在冬天、夏天最常见,但是在今天,我们有空调和暖气,所以夏天见到寒邪,冬天出现热邪,也一点都不稀罕。只有暑邪,一般来说,只会在暑天出现。那,什么叫暑天呀?每年从阳历7月7号左右的小暑,到8月8号立秋,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小暑”和“大暑”这两个节气,就是最典型的“暑天”。如果把条件放宽一点,向前推到6月22号左右的夏至,向后推到8月22日左右的处暑,暑邪的出现,一般都集中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那这两个月的暑天,天气有什么特点呢?就是两个字,蒸煮。上笼屉蒸包子也好,下锅煮饺子也好,都离不开两个条件:水和火。上面有水泡着,下面有火烧着,这就是传说中的水深火热呀。每年七八月份的桑拿天,大家都躲在空调房里不愿意出来,出来就是一身汗,让人心烦意乱,这就是暑邪当令的特点。也就是说,暑邪本质上就是湿邪和热邪的合体。那么,暑邪的特点,也就是湿邪和热邪,这两种邪气特点的综合体现。比如,我们讲过热邪容易伤津耗气,暑邪也有这个特点。中暑的时候,人发烧、没劲、口渴,大量喝凉水,都是有热邪耗气伤津的表现。我们说湿邪容易阻碍气的运行,中暑的时候,人经常肚子不好,肚子疼、肚子胀、拉肚子、恶心,这些也都是湿邪阻碍气机的表现。但是,这有个问题。既然暑邪是湿邪和热邪两种邪气的合体,那暑邪里,到底是湿更多,还是热更多呢?要知道,这两个邪气,一个是水,一个是火,可是不太能合得来的。实际临床上,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有时候,天气闷热,气温很高,虽然也有点潮,但几天都不下雨,这种情况就是以热邪为主的。人生病的时候,往往也是以热象为主,发高烧、舌头红、舌苔黄。还有些时候,天气不算特别热,因为连续几天,天天下雨、阴天,看不见太阳。这时候人生病,湿邪的表现,比如舌苔厚腻,大便粘腻,就会更常见一些。为了区分,我们一般就把以热邪为主的暑,叫做阳暑;以湿邪为主的暑,就叫阴暑。这两种暑邪,治疗方法也有些区别,咱们讲方药的时候,还会详细讲。本文选自《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讲》。课程上线以来,已经有超过1万名朋友加入学习。课程更新,现已全部完成。欢迎真正喜爱中医,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希望系统学习中医的朋友,报名参加。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免费试听。课程内容精选1补气,怎么补?2湿气,怎么治?3肝郁,怎么办?4安宫牛黄,怎么用?5肾精不够了,怎么补?6肾气丸的真真假假7说说中药的君臣佐使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f/10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