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保健从头学,慢病调养就在家

刮痧疗法,是传统医学中医外治手段当中的一种,它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硬币、玻璃、苎麻以及其他特制的刮痧工具,蘸上食用油或者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的反复刮动,用于治疗有关的疾病。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副作用小,疗效明显,有独特的优势。适合在家庭成员之间使用。刮痧疗法具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由于五脏的腧穴都分布在背部,刮痧后可以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驱逐病邪外出。——云养生如是说

根据现代医学的分析,刮痧疗法,首先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其次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淋巴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另外,刮痧还有明显的退热镇痛作用。

适应范围

刮痧疗法适用于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多用于治疗夏秋时节的疾病,如中暑,外感,胃肠道疾病。刮痧的时候,应该首先暴露刮治部位,用干净毛巾蘸肥皂水,将刮治部位洗擦干净。施术者用右手拿起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后,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者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

刮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部的力量,一般刮10到20次。以出现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一般要求先刮颈项部,再刮脊椎两侧部,然后再刮胸部及四肢部位。刮痧一般二十分钟左右,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刮痧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一般是冬天用的少,夏天用的多。原因是冬天天气冷,脱衣服不方便,冬天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暖,以防受凉。

注意事项

一,凡病情危重,禁止使用这种办法。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严重,伤口初愈均不能使用这种方法。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症的,也不采用这种方法。

二,刮痧的时候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气转凉或天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感受风寒,初次刮痧时候应先试刮三五下,如果看到皮肤青紫而并不痛,可以继续操作,如果病人忍受性差,不能承受而大呼疼痛,应立即停止使用。

三,刮痧的工具。边缘应该光滑,没有破损,在刮痧时应该要蘸上植物油或者清水,不能干刮。

四,刮痧的手法。要轻重适宜,由上而下顺刮,一般每处刮2到4条,每条长约两三寸即可。

后背和四肢刮痧循行部位

五,刮痧完毕后应擦干净治疗部位的油和水渍。让被刮者休息片刻,若被刮者自觉胸中郁闷,心里发热等,可以在被挂者胸前两侧第三四肋间隙处各刮一道即可平静。

六,刮痧后被刮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同时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

常见病的刮痧疗法

一,中暑。刮肩背部,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刮,逐渐加重。

二,感冒。取生姜,葱白各适量,切成碎末调和均匀用布包起来,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柱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

刮痧场景示意

三,发热咳嗽。从颈部向下到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四、风热喉痛。从第七颈椎到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也就是胸锁乳突肌约50次。

五,呕吐。从背部脊柱两旁,自上而下到腰部顺刮。

六,腹痛。从背部脊柱两侧顺刮,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七,食欲不振。从长强穴至大椎穴刮治。

八,伤食所致呕吐腹泻。腰背部脊柱两侧顺刮,若有胸闷、腹胀剧痛,可以在胸腹部刮治。

九,头昏脑胀。在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

十,小腿痉挛疼痛。刮治脊椎两旁,第五胸椎至第一骶椎,同时配用刮治腘窝。

十一,汗出不畅。在背部胸部顺刮。如手脚汗出不畅者,可在肘部、腘窝处刮治。

十二,风湿痹痛。刮颈椎、脊柱两旁,同时取腘窝肘部或痛处刮治,一般每天一两次。

这里是云养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zl/10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