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日子。那么,每年的三伏天,市民们贴“三伏贴”已经成为了一种养生潮流。不过您知道吗?三伏贴它不是“万能贴”,并不能包治百病。而且在贴敷的时候,也很有讲究。
中医理论一直有着“冬病夏治”的说法,所以,在最热的“三伏天”里贴“三伏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体的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将中药贴于特定穴位,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病邪的外驱,以达到治病和养生的功效。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到医院贴敷“三伏贴”的市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市民黄先生像我们这种年纪的话,我觉得应该贴三伏贴,对我们是很好的,我刚才来的时候这个腰很胀,现在贴了大概十分钟,我觉得很松,很舒服。
三伏贴的贴敷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入伏、中伏和末伏,医院增加了伏前贴和伏后加强贴,每个阶段各贴一次。医生会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配制出三伏贴所需要的药物,来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在南宁,热衷贴‘三伏贴’的人群,已经不再局限于老年人了,除了“上班族”,还有很多父母也会带着孩子一起来贴。医院壮医经典病房主任潘明甫小孩一般两岁以上都可以贴,贴的话看个人的体质,有一些小孩皮肤特别敏感的话,一般半个小时就可以了,耐受的话就可以贴长一点,不良反应一般就是过敏、瘙痒。
不过三伏贴虽然好,它却并不是适用于每个人。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成品的三伏贴在销售,医生提醒,不建议市民购买回家自行贴敷。市民在贴敷之前,医院,让医生帮忙诊断体质的基本情况,之后再决定是否贴敷。医院壮医经典病房主任潘明甫一般体质比较湿热或者发烧的病号,不建议贴,也不适宜贴,贴的时候不要吃生冷的东西,贴后四个小时之内不宜洗澡。
桑拿天气继续三伏天“苦夏”怎么过?
近段时间,广西高温“焖蒸”不停,特别是自12日起,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高温范围再度呈现出扩大趋势。7月15日,广西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预警,今年的三伏天,在“焖蒸”中拉开序幕。而且从今天至8月24日,我们将经历40天的超长三伏天。在这里,我们还要提醒广大市民,今年超长待机的“三伏天”,大家更容易遭受“苦夏”的折磨,很多人会出现身体乏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等现象,此时的饮食应以“消暑去火”为原则,同时还需要预防“空调病”的发生。“三伏天”防中暑这些知识您要知道!
今天进入三伏天,广西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5—36度,局部37度以上。在这样的气温“逼迫”下,很多人如果稍不注意,很容易就会中暑,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这段时间,我们上下班在路上,或者要在户外作业的人群,就要特别注意防范中暑的发生。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温度大、风速小。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湿,天气就更热,很多人在户外工作,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就会出现中暑的情况。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医院都会接收到不少中暑的病人。广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凌如芳就做重活这种也可以导致中暑的,只要环境是高温的,高湿的,不通风的这种,都可以出现中暑的。
一旦发生中暑,出现头疼、恶心、口渴乏力等轻微的症状时,一定要让患者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进行散热,迅速脱去外衣、擦干皮肤,给皮肤和肌肉按摩,促进散热。然后补充含有钠钾镁等电解质的液体。但是患者一旦出现肌肉痉挛、神志模糊乃至昏迷的状况,医院进行治疗。广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凌如芳严重的重度中暑分为三个,一个就是我们说的叫做热痉挛,就是有的特别是年轻人大汗,出大汗以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全身的肌肉包括肚皮,腹部这些都抽筋,抽起来很痛的,最重度的最严重的就是热射病了,这种死亡率非常高的。
主任建议,大家平时出门的时候,应该穿浅色的衣物,同时带上遮阳伞以及遮阳帽等用具。长时间在户外活动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广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凌如芳还有另外在外工作的时候,要多饮水起码两千到三千毫升水,而且不要只是喝白水,喝点带盐的补点盐分,高温多喝点清凉的饮料,这种也可以。
此外,伏天可以适当进行活动,饮食要注意少寒凉,如果是身体比较虚寒的朋友,在三伏天应当坚持不吃冷饮,可起到冬病夏治的功效。在睡眠上尽量早睡早起,建议午睡时间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来源:新闻夜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审核:《新闻夜班》栏目组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