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冬病夏治rdquo错过

您平日是否常出现颈肩、腰腿、膝关节痛,脾胃不适,咳嗽气喘,四肢寒凉,体虚易感冒等症状,在寒冷的冬季尤为显著?

接下来紫苏将帮您利用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理机体之阴阳,在即将到来的“三伏天”进行“冬病夏治”疗法,积极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提升抗病能力。

什么是三伏天

所谓三伏天是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每年入伏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同,简单可用“夏至三庚”来表示入伏时间。后的第三个、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和中伏的开始时间,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时间。

我国古代流行的“干支纪日法”,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于地下。

何为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常指冬季所受风寒之症,所谓夏治,即趁着夏季阳气升发,皮肤腠理开泄,着手驱寒除邪。冬病夏治若错过,陈寒未去、来年又添新寒,反反复复,苦不堪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阳对立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会抑制对方。眼下我们就处于阳盛之时,人体阳气升腾,外发,很多冬天的疾病慢慢隐藏不住,浮出水面,暴露出来,此时调理,自然就容易许多,甚至可以将之连根拔起,使冬天不再复发!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进行经络和细胞激活,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三伏贴”即在三伏天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刺激,通过经络传达至对应脏腑,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我院采用穴位拔罐、艾灸、中药穴位贴敷结合的方法,可以加速药物的吸收与利用,能有针对性地起到治疗及预防保健作用。

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久咳、体虚易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及其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3.妇产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宫寒不孕等。

4.神经系统疾病:头晕、头痛、失眠、肢体麻木、面瘫、中风偏瘫等。

5.痛症疾病:风湿、类风湿及慢性劳损引起的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

6.其他:免疫力低,亚健康,身体及四肢寒冷怕冷,小儿厌食、遗尿、发育不良。

三伏贴穴位详解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三伏天贴敷,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下面介绍些常用穴位:

1.人体最大的穴位——大椎

功能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那个突起下方的凹陷中。

2.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

功能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跟肚脐在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沿着肚脐向后找,到了背后正中的棘突下面的凹陷就是此穴。)

3.回阳救逆之穴——神阙

功能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4.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关元

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定位: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

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5.专治一切脾胃之疾——中脘

功能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6.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功能主治:长灸足三里,可以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能力,中老年人长灸足三里,还可以预防中风。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7.肾经大穴,引火下行——涌泉穴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定位: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简便找涌泉穴的方法:

将脚趾头向下弯,在脚心处会形成一个凹陷,陷下去的地方就是涌泉穴。

贴敷时间

初伏贴:7月16日——7月21日

中伏贴:7月26日——7月31日

润中贴:8月5日——8月10日

加强贴:8月15日——8月20日

冬病夏治三伏贴敷连续贴敷三年~五年,可以调整机体免疫、减少疾病发病率。

贴敷地点

医院(桃源南路号国税局旁)

二楼中医科

咨询电话

-

三伏贴贴敷案例

56岁的陈阿姨年轻的时候是一名教师,因为工作原因说话很多,当时经常得感冒、咽炎,没少打针输液,后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肺功能也越来越不好,经常咳嗽、气喘,而且痰还很多,医院看诊治疗,可到最后还是年年都会犯。

后来有一次因为老伴生病很久没好,通过中医调理慢慢好起来。陈阿姨开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了解到三伏贴冬病夏治、治未病还能提高免疫力等功效上,陈阿姨立马放到了心上,想到自己就治不好,常常在犯的毛病,赶紧给自己和老伴预约了当年的三伏贴,算上今年,已经是他们夫妻俩贴三伏贴的第三年了。

陈阿姨说,通过三伏贴的调理,去年冬天自己的感冒,咳嗽气喘的次数明显感觉到少了,老伴也不像之前那么怕冷了,冬天变得不再那么难熬了,今年还要继续预约三伏贴,带着老伴一起去贴敷,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增强免疫力,不给孩子添负担。

哪些人不可以贴三伏贴

1、感染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

2、对所贴敷的药物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

3、贴敷穴位局部皮肤破溃者;

4、妊娠期妇女以及3岁以下的幼儿,均不适宜使用贴敷疗法。

阅读是种习惯,分享是种美德!

好的文章,应当与好友分享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zl/5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